close
調查發現,國內氣喘(新聞、網站)病患一半不知自己的病情分級,且多數控制不佳;為方便病患自我保健,醫界今年發布新的診療指引,利用簡易量表,將氣喘分三級管理,患者可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進步空間。
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主席、台大教授郭壽雄指出,以往氣喘依患者發病次數、病史等條件,分輕度間歇、輕度持續、中度持續、重度持續四型,但患者未必搞得清楚;根據最近調查181名氣喘上班族,50%不知自己分級,且48%的人未固定就醫。

對此,國外新的診療指引已修訂,不以症狀輕重分級,而強調患者的控制情況,分為「全面控制」、「控制良好」、「未受控制」三級,若為全面控制,可考慮分階段減少藥量,控制良好則應諮詢醫師,是否還有須加強處;而未受控制者,便須檢討用藥方式是否正確,甚至考慮增加藥量的必要性。

郭壽雄說,傳統上,患者監測病情以「尖峰呼氣流速計」為準,須早晚使用、每天記錄,但多數人嫌麻煩,真正每天使用者不到一成;所以,新的指引建議,若患者未規律使用流速計,至少應每個月以氣喘控制測驗(ACT)自我測驗,但最好兩者併行。

他強調,氣喘治療以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和支氣管擴張劑為主,類固醇可治本,減少呼吸道發炎,擴張劑則治標,在症狀發作時讓呼吸順暢;但許多患者以為,吸了類固醇,症狀未立即改善,又擔心其副作用,便以為只用擴張劑就行,非常危險。

31歲的黃先生就是這類錯誤示範,從小患氣喘的他很少就醫,平日自行購買擴張劑使用,但仍經常發病,甚至曾一天使用急救藥物30次之多,所以他在家中每層樓都放擴張劑,連教書的學校也讓班代備藥,隨時以防萬一。

台大小兒部醫師江伯倫提醒,其實,擴張劑使用五、六次後,若呼吸仍感不順,就須儘速就醫,否則萬一氣管嚴重收縮,藥物會吸不進去,有致命危險;且過度使用擴張劑,藥物易逐漸失效,一定要配合吸入型類固醇,才能控制病情。

為推廣正確的照護觀念及氣喘控制測驗,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成立網站www.taiwanasthma.com.tw,八月底前上網填寫測驗,還可參加抽獎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from..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060728/15/3edio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h4116 的頭像
    jh4116

    Demut und Fleiß

    jh41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